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巴斯德告诉人们,消灭这种蚕病的方法其实很简单:通过检查淘汰病蛾,防止病害的蔓延,不使用病蛾的卵来孵化蚁蚕。
这一方法迅速被养蚕人采纳,效果显着,挽救了法国的养蚕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八、啤酒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投降。
面对普鲁士军队的暴行,巴斯德感到极度愤慨。
他毅然将德国波昂大学颁发给他的医学博士学位证书退还,以示抗议。
这场战争不仅毁坏了城市和学校,还使他的家乡被德国占领。
在国家遭受苦难的时刻,巴斯德深感责任重大,他想,他还能做些什么来帮助自己的国家。
在这个关键时刻,意大利向巴斯德伸出了橄榄枝,愿意提供一栋住宅、一个实验室和丰厚的薪酬,邀请他前往意大利进行研究。
然而,巴斯德坚决拒绝了这一邀请。
他认为在国家受难之际,不能因为个人生活的舒适而离开苦难的故乡。
他决定留在法国,用自己的科学知识为国家服务。
当时,法国的啤酒质量远不如德国,这不仅影响了法国的啤酒产业,也损害了国家的声誉。
巴斯德决心改变这一现状。
他携家带口前往法国南部的库列尔蒙,在那里的一家啤酒厂开始了啤酒防腐的研究。
他从啤酒的酵母菌入手,发现啤酒变质的原因是由于混入了其他细菌。
这些细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有害物质,导致啤酒变酸或变味。
巴斯德通过一系列实验,找到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来防止啤酒变质。
他发现,只要将啤酒加热到50-60摄氏度,保持半小时,就可以杀死其中的有害细菌,而不破坏啤酒的品质。
这一方法后来被称为“巴斯德杀菌法”
(pasteurization),也称为低温灭菌法。
通过这一方法,法国的啤酒质量得到了显着提高,甚至超过了德国的啤酒。
这一成就不仅为法国啤酒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还提升了法国的国际声誉。
在研究啤酒的过程中,巴斯德逐渐意识到微生物在许多疾病中的作用。
1873年,他50岁时,被选为医学科学院的院士(acadéiedeédece)。
当时的医学非常落后,施行的外科手术常常导致患者因败血症而死亡。
医生约瑟夫·李斯特(josephlister)怀疑伤口化脓与空气中的微生物有关,他邀请巴斯德共同研究这一问题。
巴斯德用实验证明,传染病和化脓症的真正原因是微生物。
他建议将外科手术器具放在火焰上烧灼,以杀灭微生物。
尽管这一建议在今天看来是常识,但在当时却遭到了许多医生的反对。
大多数医生仍然不相信巴斯德的学说,认为这不过是无稽之谈。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巴斯德的理论逐渐被科学界接受,并成为现代医学的基础。
1876年9月,巴斯德代表法国出席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国际养蚕大会。
他在会上详细介绍了自己在蚕病和酵母菌研究中的成果,得到了大会的一致肯定。
这次会议不仅提升了巴斯德的国际声誉,还为法国的蚕丝业带来了新的希望。
回国后,巴斯德拖着不太灵便的病体,又开始对炭疽病的研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