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董昭心中暗恨,却矜持着强词夺理道:“圣人为政自有其道,我辈后人当仰其至德。”
荀彧又道:“考《尚书·禹贡》乃东周之士托夏禹所作,非出于三代贤明之主,岂可为据?”
《禹贡》并非《尚书》原文,乃是战国之士的伪作,其用意是设想天下大一统后该如何划分治理。
荀彧抓住这一点发难。
董昭的理论依据都被人家驳倒了,索性把脸撕破,直言道:“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
观当今朝野,曹丞相者,奉天子以讨不臣,武功赫赫,乃非常之人也;九州之制,上合天道下应苍生,非常之事也;复兴汉室者,非常之功也。
我辈士人自当助此非常之人,行此非常之事,以图复兴之功。”
这番话其实没什么道理,完全是拿曹操来压荀彧。
可荀彧偏偏不吃这一套,连看都不看他一眼,朝上奏道:“圣人治国自有常理,《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昔孝武更替高帝之法,盗贼半于天下;元帝改孝宣之政,大业遂衰。
由此言之,祖宗之法不可变也,何况伪托圣人之言?望陛下三思。”
天子固然是傀儡,但毕竟是名义上的君主,在道义上还是压着曹操三分。
董昭之学识不输于荀彧,但这场辩论从一开始他就不占理,完全是承曹操之意而为,哪能说得过人家?见此情形他也顾不得人臣之理了,提高嗓门道:“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
天下哪有万世不变的道理?”
此言一出满座骇然,这场辩论已不仅仅拘泥于是否行九州之制了。
荀彧冷冷瞟他一眼:“董大夫,你说是无万世不变之法,还是说无万世不变之朝?”
董昭肠子都悔青了,一时不慎说出这么句话,叫人家抓住了把柄。
朝堂上他岂能坦言自古无不灭之朝,曹氏当兴刘氏当亡?荀彧祭出一件不容置疑的法宝,他只能跪倒向天子请罪:“臣一时不慎口不择言,望陛下恕罪。”
刘协见董昭被荀彧驳得体无完肤叩头请罪,心下暗暗称快。
但他也知董昭乃曹操心腹,岂敢草草治罪?只能昧着良心道:“董爱卿无心之言,不必自责,你退下吧。”
天子命令董昭退下,可他哪有退路?被荀彧拖了好几个月,回到曹营如何向丞相交待?看来荀彧是无可撼动了,无奈之际他把目光转向群臣:“列位大人,你们怎么看?难道你们也不能采纳九州之议吗?”
群臣甚是为难,既不敢违拗曹操又不愿为虎作伥,只能低下头装聋作哑。
董昭猛然抬头,恶狠狠瞪了郗虑一眼:“郗公,您老人家怎么看?”
郗虑一丝不动坐在那里,望着董昭阴森森的目光,有气无力说:“老朽年迈德薄,董大人但与他人商议,老朽从之便是。”
他已经给曹操当刀子诛害了孔融,搞得声名狼藉,再不愿蹚一点浑水了。
董昭威胁郗虑无效,又把严厉的目光扫过其他大臣,徐璆、刘艾、王邑、韩嵩、耿纪等都低头看着手中玉笏,假装没瞧见。
董昭却不着急,只要耐心寻找,一群羊里总会有最软弱的一只。
当他的目光逼视到新任谏议大夫刘琮时,这个懦弱的年轻人不禁瑟瑟发抖。
“刘大夫,令尊割据荆州十余年,蒙丞相宽宏饶恕其罪,您才能身在朝堂。
如今连您也要违背他老人家的意思吗?”
董昭的声音中带着三分恐吓。
刘琮本性怯懦又少不更事,听他翻出昔日旧账,吓得体似筛糠诺诺连声:“下官唯丞相马首是瞻。”
身为谏议大夫,当着天子说出这样的话实在可悲至极。
蒯越受刘表遗命保护刘琮,虽然如今已无主臣之别,但昔日情分还在,见此情形连忙插话:“刘大夫,此番所论之事乃是改易九州,今朝堂之上并无丞相,您这样贸然表态恐怕不妥吧。”
表面上是批评刘琮,实际是怕这孩子沾上恶名,要他赶紧闭嘴。
刘琮会意,赶紧低下头不言语了。
董昭暗怨蒯越多事,却无法争辩,只能暗暗叫苦。
荀彧松了口气,轻蔑地看着董昭,一字一顿道:“圣人有云:‘君子有三畏。
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