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百度了半天物哀的意思,看了一半,懒得看下去,先记一下。
我面无表情,打字:“嘻嘻。”
日本女诗人加贺千代年轻时,儿子在河边捉蜻蜓落水身亡。
这事给加贺很大的打击。
丈夫死后,加贺出家为尼。
许多年过去了,一天加贺看见孩子们在野外跑着捉蜻蜓,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孩子,顿时无限悲伤涌上心头,于是写了一首着名的俳句:我的爱子啊,今天你又跑到哪里去捉蜻蜓了?苏联作家巴乌托夫斯基僻居某小县城写作时,房东女儿安菲莎爱上“活不长”
的患病少年柯里亚,遭到整个家族的反对。
巴乌托夫斯基多次看到安菲莎痛苦的目光,猜想她的生活中有什么秘密。
安菲莎后来投河自杀。
巴乌托夫斯基陪其家人用了一夜的时间找到了她的尸体——她躺在堤坝旁?“一双浸湿的沉重的金色辫子搭在两边,苍白的唇上挂着一抹歉仄的微笑,显得说不出的美丽。”
巴乌托夫斯基后来就此事写了一段着名的文字:我生平第一次亲眼看到那比死还强的无限的女人的爱。
在那以前,我只是在书本上看到过,但不大相信会有这样的爱情。
不知为什么,当时我以为这种爱情大都注定落在俄罗斯女人身上。
声明:百度百科物哀日本本居宣长提出的文学理念本词条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展开物哀(物の哀れ)是日本江户时代国学家本居宣长提出的文学理念,也可以说是他的世界观。
“物哀”
这个概念,简单地说,是“真情流露”
。
这个主题也在日本着作《源氏物语》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中文名物哀外文名物の哀れもののあわれononoaware提出者本居宣长时代江户时代提出者国家日本物哀论理念体现理念评价物哀观这个概念简单地说,是“真情流露”
,人心接触外部世界时,触景生情,感物生情,心为之所动,有所感触,这时候自然涌出的情感,或喜悦,或愤怒,或恐惧,或悲伤,或低徊婉转,或思恋憧憬。
有这样情感的人,便是懂得“物哀”
的人。
懂得“物哀”
的人,就类似中国话里的“性情中人”
了。
本居宣长在他所着的《源氏物语》注释书《源氏物语玉の小栉》中,对“[1]物哀”
这个理念,及其在源氏物语中的体现,都有详尽的阐述。
用现代的话说,「物,ono」就是认识感知的对象,「哀れ,aware」,是认识感知的主体,感情的主体。
「物の哀れ,ononoaware」,就是二者互相吻合一致的时候产生的和谐的美感,优美、细腻、沉静、直观。
(《広辞苑》)换言之,物哀就是情感主观接触外界事物时,自然而然或情不自禁地产生的幽深玄静的情感。
「あはれ、aware」本来是个感叹词,可以用在所有的情感上,如同汉语中的「呜呼」、「啊~」。
到了平安时代,这个词不再表达激烈的情感,多用来指称和谐沉静的美感。
本居宣长在《紫文要领》中是这样阐述“物の哀れ”
的:世上万事万物的千姿百态,我们看在眼里,听在耳里,身体力行地体验,把这万事万物都放到心中来品味,内心里把这些事物的情致一一辨清,这就是懂得事物的情致,就是懂得物之哀。
进一步说,所谓辨清,就是懂得事物的情致。
辨清了,依着它的情致感触到的东西,就是物之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